10月14日
丰城某乡镇居民在干农活时被蜂蜇伤,被120紧急送医
10月16日
丰城一居民被蜂蜇伤,引发肝衰竭被紧急送往医院
10月18日
丰城某村徐女士摘茶籽时不慎被蜂蜇伤,被紧急送医
120救护人员接诊过程中发现
这些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
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仅10月期间
丰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
就已接诊近10位蜂蜇伤患者
常见的是蜜蜂和黄蜂(马蜂)蜇伤,蜂的尾部有毒腺,及与之相连的尾刺,雌蜂和工蜂蜇入时尾部刺入皮肤,并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局部或者全身反应。

雌蜜蜂尾部为钩状,蜇伤后断入体内,飞离后毒囊仍附着在尾刺上,继续向人体注入体内毒液,毒素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其实质为生物毒素中毒。
被其蜇伤后可发生过敏反应和直接毒性作用致病,前者与中毒剂量无关,后者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临床表现主要为
过敏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1.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伴/不伴瘙痒:蜂刺部位可发生中心性坏死,可持续数天。
2.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水肿、红斑 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甚至引起呼吸道痉挛,导致窒息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3.横纹肌溶解症:蜂尾针及毒素可致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导致针刺局部疼痛、肌酶升 高、肉眼血尿,多伴有急性肾衰竭及代谢紊乱(高钾血症等)。
4.血管内溶血:蜂毒可以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引发红细胞的通透性改变,胞内胶体渗出, 致红细胞处于低渗状态而破裂,红细胞溶解。红细胞的内容(血 红蛋白)被释放入血浆,导致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竭。
5.泌尿系统:早期会出现尿液颜色及尿量的改变。一般因毒素直接损害肾小管,横纹肌溶解,血管内溶血等出现少尿、血尿、酱油尿等。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酸碱失衡。也有个例报道可以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及肾皮质坏死。
6.神经系统:头晕、头痛、一过性晕厥等。
7.呼吸系统:表现为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血液系统:可诱发凝血功能异常,出现非蜇伤下出血点、瘀斑、呕血,甚至便血。
9.消化系统:轻者常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诱发消化道出血。
10.循环系统: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1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机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以致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如何区分蜜蜂及马蜂
蜂蜇伤后果很严重
一定不要大意
被蜂蜇伤时第一时间应该是认蜂
如何区分蜜蜂与马蜂呢?
蜜蜂

蜜蜂的身体短胖,身体毛茸茸的。蜜蜂蜇人后,会在伤口处留下一根毒针和一条线
马蜂

马蜂的腰很细,身体偏细长,头部及身体光滑。马蜂蜇伤后毒针很少留在伤口处。
蜂蜇伤急救处理六步法
运用六步法进行蜂蜇伤急救处理
扎、挑、吸、冲、冷、医

1.绷扎肢体近心端。在伤口近心端10厘米处进行绷扎,绷扎时不宜过紧,注意检查肢端血运情况。
2.挑出毒刺。用针从根部把刺挑出,或者用一张卡片从根部刮除毒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用镊子直接拔除毒刺,也不能用力挤压伤口,会不小心将毒囊的毒液再次注入人体体内,加深毒液吸收。
3.吸出毒素。用能产生负压的器具吸出部分毒液,减少毒液吸收。
4.冲洗伤口,中和毒素。首先需要明白蜜蜂的毒液是酸性,马蜂的毒液是碱性的,如果是蜜蜂蜇伤,选择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但如果是马蜂蜇伤,则选用酸性液体比如食醋进行冲洗;当无法判断是蜜蜂还是马蜂时,选择流动水进行冲洗。
5.局部冷湿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可以选择冰袋,冰水倒入毛巾进行伤口的冷湿敷。
6.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及时就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被蜇后可自行缓解,过敏体质被蜇伤后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当出现皮疹并迅速扩大、憋闷、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如何预防蜂咬伤?
(1)养蜂人作业时应充分做好防护措施;
(2)普通人野外工作或玩耍也应穿合适的衣服(不要穿颜色鲜亮的衣服,不要穿暴露过多的衣服,可以穿一些户外活动的衣服、戴帽子、手套);
(3)教育儿童不要追逐蜂群,更不要刺激蜂巢。如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
(4)夏秋季是胡蜂活动较多的季节,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到郊外游玩或去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裤;
(5)一旦招惹蜂群,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做好面部、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
(6)如被蜂蜇,检查有无皮肤内的毒刺,发现毒刺应拔除,用清水冲洗伤口。非专业人员不要触动马蜂巢。(雷威)
链接:近10人入院!小心蜂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