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蔡薇、熊碧海报道:锚定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拼理念、促比学赶超,拼作风、促担当实干,拼效能、促争先创优”。7月20日,丰城市人民医院院长谢静波、分管院长李文波一行专门就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事到基层卫生院调研,桥东、洛市、孙渡、铁路、焦坑5家卫生院院长参加调研、座谈,丰城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医保部主任熊碧海、医务科科长李超平陪同调研。
当谈及专家下沉带来的实效时,桥东卫生院院长黄海滨表示,2020年桥东卫生院业务总量1200多万,2021年业务总量1400多万,专家下沉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医疗技术,还有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加上报销比例较上级医院更多,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诊疗服务,“小病不出村”的卫生健康目标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22年1月,宜春地区推出新的医保支付方式——DIP付费。DIP是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分值付费(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英文的简称。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分值付费是一个综合概念,这其中有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按分值付费四个概念。这种付费方式将统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医疗机构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和约束。这一深刻变革给基层医院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造血”,开展新技术是基层医院突破瓶颈、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而新技术带来的必然是相应费用的提高,如何处理好开展新技术和控制费用的矛盾?会上,洛市卫生院院长杨国泰专门就这一问题提出探讨。
谢静波提到,DIP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会上,谢静波以市人民医院为例,重点分析医院管理举措。并承诺,下一步将加大对基层卫生院DIP管理能力培训,根据各卫生院实际需要,以数据为支撑,制定契合各地实际的可行性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医共体平台搭建后,市人民医院年下转人次从300多飙升至1000多,因转诊人员到基层后需另外支付起付线费用、检查结果不互认、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导致转诊工作精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会上,谢静波提出建议:一要争取政府投入,充分体现政府办医举措,激发改革热情,盘活医疗资源;二要强化信息支撑,建立县乡共享的信息平台,逐步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尽快打通双向转诊线上“通路”;三要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探索乡聘村用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
据悉,2018年1月1日,丰城市按照全市参保人口7:3的比例组建丰城市人民医院和丰城市中医院两大医共体。其中,丰城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含丰城市妇幼保健院以及22家乡镇卫生院。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战略部署,桥东、洛市、梅林、袁渡4家卫生院为第一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按照单位性质、服务职能、政府投入“三不变”和行政、业务、绩效、资金、人员、药械“六统一”管理。
2018年以来,为提高基层诊疗实力,丰城市人民医院陆续下派7批次90名业务骨干到基层担任业务副院长或业务指导,开展同质化管理,长期定点基层坐诊,与基层医生结成“1+1+1”师徒结对帮扶,参与基层带教、巡诊、查房、义诊,同时实行基层医院来上级医院免费进修政策,鼓励双向交流。其次,搭建医共体云平台,免费为基层远程会诊、远程阅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底,四家卫生院总诊疗服务人次21.1万,较2018年上升了72060人次,同比上升51.85%。
